近年來,水果小黃瓜已經漸漸普及並受到消費者的喜愛。
對於我們這些耕種的農民來說,品種的選擇也越來越多,儘管果實的外型沒有明顯的區別,但在種植表現上的特性卻各有不同。今年我們嘗試了約八百株的沛綠小黃瓜。與廣為種植的以色列小黃瓜一樣,同為全雌性(不用授粉),長度約十二公分,很適合放入透明盒中展示販售,這也是我們嘗試種植的原因。
他在農友公司網頁上的資料介紹如下:
苗期的表現與我們熟悉的以色列小黃瓜(HA1237)沒有明顯的差別,定植後,不到二十天就可以看到小瓜仔了,生長速度明顯快很多。下層主幹節位上的瓜數量不多(約1~2條),主要的瓜都集中在側芽上。上層主幹節位的瓜數量明顯變多(多於三條),側芽上的瓜也不少,整體產量不輸以色列小黃瓜(可參考此連結的介紹)。
以下是兩種瓜的比較表:
品種 |
以色列小黃瓜 (HA-1237) |
沛綠(農友種苗) |
從定植到採收的時間 | 約25天 | 約20天 |
結果特性 | 主幹結果性強 | 主幹&側芽結果皆強 |
優點 |
瓜長且勻稱,消費者接受度普遍高。 |
1.可裝盒販售,獲取較高的售價 2.果形短小,即使有些微畸形,消費者也尚可接受。 3.偶遇天氣日照不足 ,產量也依然能維持一個水平。 |
缺點 |
1.日照需求高,日照不足容易有畸形果或敗育等問題。 2.上層節位的果實長度會增長,造成包裝儲運的困擾。 |
1.瓜的果形比較短小,消費者接受度不一。 2.皮薄,保存較不易(易軟或黃)。 3.產期集中,需有好的肥培管理技術。 |
口感 | 皮薄,口感清脆。 | 果皮薄,果肉厚,口感紮實。 |
下層節位主要是一兩條瓜,搭配一個側芽(側芽上的小瓜仔多);上層節位的瓜變多,同時也有側芽(側芽上的小瓜仔多)。
開花的小瓜仔比較短小。
上層節位的主幹瓜與側芽瓜量均多。
同一層的瓜會同時開花,生長速度接近。
瓜成熟時,同一株瓜約可同時採下三到五條,產量極高。
經過這次的試種,我發現實際種出來的瓜跟農友網站上的照片,在形狀和顏色上都明顯的不同,不知道是否為肥培管理不同所造成。整體而言,此品種產量高,稍微耐陰,較早收,算是不錯的品種.只是消費者的接受度還不高,有待推廣。